【新时代技能工匠】马宏达:一把铲刀“抹”出的世界冠军
一把铲刀,凭手感伸进桶里挖出足量涂料,利用铲刀的平面、斜角将料均匀涂抹于墙面上,达到正面看光滑白净、侧面看明亮均匀、近乎镜面的效果,这就是马宏达日复一日修炼的基本功之一
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中,马宏达凭借扎实过硬的技术和稳定的心态夺得金牌,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“零”的突破。
2017年10月,在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就读的马宏达,目睹两位学长崔兆举和顾威烈在世赛不同项目中摘金夺优,17岁的他内心种下了“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”的种子。紧随榜样脚步,他刻苦备赛,通过选拔进入学院的世赛梯队,开启系统学习。
第一件事就是练习抹灰。“抹灰,俗称‘刮大白’、‘刮腻子’,一般装修都要用到这项工序,将涂料上墙刮完后打磨平滑。我们的选手厉害的地方是不打磨,靠一把铲刀纯手工做出来。”世界技能大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徐震介绍。
抹灰工序是后续墙面设计加工的基础,也决定了作品的整体观感。初上手,马宏达抹出的墙面总是看起来不均匀、摸起来不平整。“挖多少料、铲刀用哪个角度把料摊开,全凭感觉,无法通过脑子精准计算。”“感觉”这两个字,可难住了马宏达。
为了用好这把铲刀,他白天在教室学理论,晚上一头扎进实训室,尘满面、鬓如霜,整日与腻子粉为伴。“刚进队的时候手上的水泡破了又长,慢慢就全是茧子了。”研精致思,勤学苦练,马宏达逐渐将“感觉”刻进了肌肉记忆中。
在教练们的悉心指导下,经过一年多训练,马宏达开始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。2019年,马宏达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,并随队前往俄罗斯观摩第45届世赛,看到师兄高宇宙登上领奖台,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:“当五星红旗在领奖台上飘扬,想要站到世界舞台为国争光的信念在我心中不断升腾。”
计算构建尺寸、排列工序,搭龙骨、建框架,挖料、抹灰……日积月累,披星戴月,马宏达向着目标进发,“无论再苦再累,我为国而战的信念和决心从未动摇。”
摩拳擦掌时,一个消息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——因为疫情原因,原定于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取消。接到通知后,马宏达一度消沉,两个月的时间胖了30斤。2022年7月,转折来临,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将在法国波尔多举办的消息传来。马宏达迅速赶回集训队,为三个月后的世赛备战。
这是马宏达训练生涯里最痛苦最煎熬的三个月。他一边技术冲刺,一边跑步减肥控制体型。持续的高强度训练,让脚上5厘米厚的钢头鞋不到2个月就磨破了底。越是辛苦越是向前,马宏达感慨:“备赛过程中,我更加深刻领悟到什么是工匠精神,那就是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、追求卓越。”
世界技能大赛是高手比拼的赛场。“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不仅仅是‘刮腻子’那么简单,还要考验选手的金属框架建造、石膏板安装、艺术创意等技术的运用。”马宏达说。项目竞技中,最有看头的当属“自由创意”模块——选手抹出一面清透爽利的白墙,发挥创意利用石膏技术进行设计装饰,展示技能之美。
如何通过这面白墙展示创意、发挥实力?马宏达与教练团队提前谋划,经过不断推演,一致同意将和平鸽、法国国旗三种颜色、法国地标建筑定为创意墙面元素,致敬东道主。
然而,创意亮点中一片长近1米的立体羽毛迟迟无法成功脱模。纤毫毕现的羽毛纹理鲜明、造型刁钻,需要极其细致的浇筑、脱模技术方能取出,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断裂。正式比赛中仅有唯一一次脱模机会,必须确保万无一失。
业精于勤,技精于专。近40摄氏度的实训室里,马宏达喝下消暑药,穿着特制防护服开始一遍又一遍的尝试。磨具太重,一人无法操作,教练和队员一起上手帮他寻找发力点;羽毛有突刺,他以回旋式手法逐渐剥离,细微之处用镊子抠出细节;精益求精,他不断打磨细节,再度节省三分之一脱模时间。
法国时间2022年10月23日下午,马宏达抵达法国波尔多,正式登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舞台。比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,现场提供的6毫米石膏板比国内薄了一半,按照常规方式固定出现了面层断裂、螺丝钉孔洞贯穿无法固定的问题;波尔多潮湿的天气导致墙体迟迟无法干透,和平鸽掉落摔成四瓣。
上千次的训练,周密的应急预案,让马宏达在关键时刻迅速反应、切换工序调整工艺。他小心翼翼制作曲面墙体,运转铲刀稳稳地划出线条,耐心粘好小鸟,将羽毛突刺依次脱出……每个动作都干净利落、运作自如。压着一声哨响,他落完最后一笔——
光滑整洁的创意墙面上,红色的埃菲尔铁塔在城市群中傲然屹立,蓝天白云中翱翔着六只形态各异的和平鸽,共同托举起一尾轻盈细腻的羽毛。精巧的刻画手法,象征纯洁、和平的作品寓意,引得人群驻足而观,连连称赞。
一把铲刀,“抹”出了一份冠军人生。载誉归来,马宏达得到了许多关注,成为一名实训教师的同时也有了更高追求,“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,学技能一样有光明前途。我将在教师岗位上继续刻苦钻研技术,锤炼技艺本领,加强世赛成果转化,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。
|